網上流傳的西直ARMANI門地鐵站換乘圖
  法制晚報訊msata(記者 馬曉晴) 近日,微博上一位名叫Li Han的建築師畫了一幅西直門地鐵站換乘分析圖,直觀展示了西直門站換乘的複雜,引起了網友的熱議,西直門站也被網友賜名“宇宙第一換乘站”。記者體驗發現,扶梯缺乏,換乘需要在蛇形緩衝區里不斷重覆繞行,導致換乘時間超長。
  這張最近在微博上火起來的西直門站換乘圖,是建築師Li Han的作品,早在2011年8月就有網友上傳,最近又重新火了起來。這張圖把從支票貼現地鐵2號線換乘13號線的所要走的路線詳細指明,從上下樓梯到蛇形緩衝區再到平面傳送帶,其間乘客要走的每一條通道都畫的十分具體,如同迷宮一般。
  該圖很快引起了網蒸烤箱友們的共鳴,很多人稱自己在西直門地鐵站換乘時迷過路。
  西直門地鐵馬爾地夫站的換乘究竟有多麻煩?昨天下午,記者進行了一次體驗。
  體驗
  400米走7分鐘
  下午6時整,記者從地鐵2號線開始換乘地鐵13號線,記者先後經歷了爬樓梯、乘扶梯、上平面傳送帶、走蛇形緩衝區、再上扶梯5個過程,全長約400米的路,記者共用時7分鐘。
  記者一共爬了22級臺階,如果不乘扶梯和平面傳送帶的話,則需要爬129級臺階,按一個臺階15釐米計算,高度達19.35米,相當於6、7層樓的高度。
  等於爬了10層樓
  從地鐵13號線換乘到地鐵4號線,全長約310米,記者共用時6分鐘,走了203級臺階,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。
  由於13號線在上層,而4號線在下層,所以從13號線換乘4號線時走的全部都是向下的樓梯,比起往上爬樓梯來說相對容易些。但從13號線換乘4號線時全程沒有扶梯和平面傳送帶,完全需要乘客步行,所以對於腿腳不方便的老人、兒童和殘疾人來說,這段路實在是很難走。
  回應 為保乘客安全設置緩衝區
  為何西直門站換乘如此複雜?地鐵工作人員稱,蛇形通道是為了緩解大量客流衝擊,13號線和2號線都是早期建成的地鐵線路,都沒有安裝屏蔽門,一旦站里的人多到一定程度時,容易發生事故,而增加緩衝區也是為了乘客的安全著想。
  專家 改造有難度 應考慮加電梯
  專家 改造有難度 應考慮加電梯
  西直門地鐵站這樣設計是否合理?今天,記者採訪了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的葉盛東教授。葉教授認為,西直門地鐵站相當於一個平面交通體系,原來並沒有設計從地下到地上的銜接,也沒有設計下行電梯,更沒有做下沉基礎。
  現在每天的客流量很大,想在短時間內做大工程改造是有難度的。但是從長遠考慮,地鐵公司應該以人為本,應該考慮安裝電梯,照顧老人和小孩。文/實習記者 馬曉晴
  (原標題:換乘一趟 等於爬了10層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47luhwv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